凌凌漆文案-为你分享生活中的唯美文案

黄埔军校名言汇总47句

黄埔军校名言

1、自由、平等、博爱。这是黄埔军校的精神内涵,强调尊重人权、推崇公正和博爱精神,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

2、孙中山先生高度重视教育,亲手在广州创立了一武一文两所学校,武是黄埔陆军军官军校,文是国立广东大学,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造就了大批人才。中大校训继承传统儒学精神,并赋予时代内容,创新了近代高等教育思想。孙中山提出的“博学”是要学习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具有高远志向和丰富文化知识的人才,把儒家“笃行”思想发展为现代社会实践,反对死读书,要求学生立志做大事,而非做大官。

3、无愧于时代。这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强调每位黄埔学员都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4、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5、如火如荼的20世纪上半叶,众多有志青年为共同理想来到黄埔,却因不同的理想分道扬镳。黄埔校友未能以孙中山先生的“亲爱精诚”校训,实现中国统一,不能不说是莫大遗憾。因此,继承和发扬“亲爱精诚”的革命精神,在祖国尚未统一的今天,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6、从1925年在黄埔军校担任领导职务、长期担任教育长的张治中将军,在1936年南京时期黄埔军校第十三期学生入学时,对校训“亲爱精诚”作了深刻的诠释,他说:“亲”是关系亲热,感情真实不虚假;“爱”是接近信服倾慕,对人对事有感情;“精”是完美纯洁无私念,精益求精不复杂;“诚”是恳切真挚,开诚布公不虚伪。把“亲爱”两个字连起来,作为一个词语讲,亲是爱的副词,表示爱的深厚真实,彼此关系密切。同时,亲和爱是互相关联的,能亲才就爱,不亲就不是真爱;把“精诚”两个字连起来,也是个词语,精是诚的副词,表示诚的深度,真挚实在,信守无伪。同时,精和诚也是互相关联的,诚则精,不精是不会真诚的。再进一步把“亲爱精诚”4个字组成校训,意义深刻重大。

7、黄埔精神的又一重要内涵是团结。1924年11月19日上午,原军政部所属陆军讲武学校的100多名学员并入黄埔军校,编为第一期第六队,其中有左权、陈明仁等。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列队迎接,其中也有原是陆军讲武学校的陈赓、宋希濂等。午饭时,蒋介石代表黄埔军校全体官长师生,对原陆军讲武学校的学员表示欢迎,就团结问题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新旧学生聚在一起,大家不要分新旧彼此的界限,本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就是凡同学都要相亲相爱、诚心诚意团结。……无论什么时候总不要忘记我们的校训”。

8、校训是亲爱精诚,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9、年6月黄埔军校开办后不久,校本部颁布由军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作词的校歌,头一句就是“莘莘学子,亲爱精诚”。后又正式颁布由陈祖康作词的校歌,最后几句是:“亲爱精诚,继续永守”。皆把校训填词入校歌中。1924年11月底颁发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证书,在4个角上的文字是校训“亲爱精诚”。第1期学生的毕业证章正面也写有“亲爱精诚”4字。此后,各期的毕业证书、证章,也将“亲爱精诚”校训印在显著位置。后来此4字有所变动,但其基本精神未变。如1933年5月颁发的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证书,4个角特别印有“亲、爱、精、忠”4个大字。颁发者为时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校长的蒋中正,还有时在黄埔军校校务委员会的7名委员:张治中、何应钦、汪兆铭、吴敬恒、戴传贤、朱培德、唐生智。此毕业证书将原校训中的“诚”字改为“忠”,两字的差异,令人别样品味。

10、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11、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

12、(2)对“亲爱精诚”的解读

13、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14、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15、年9月6日,军校公告的第二期毕业生誓词有“谨遵校训,亲爱精诚”;1926年1月7日,第三期毕业生誓词有“遵守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1926年10月4日,第四期毕业生誓词有“亲爱精诚,遵守遗嘱”。1926年6月,黄埔同学会成立宣言和简章中都写有“本亲爱精诚之校训”。7月,蒋介石在督师北伐《校长留别全体官长学生书》中写道:“是故本校校训,为亲爱精诚。”皆说明黄埔本校初期即把“亲爱精诚”作为校训。

16、黄埔军校在艰险的环境中诞生,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成长壮大,革命的黄埔师生,不断发扬黄埔精神,推动着革命战争向前发展。国民革命所取得的成效,到北伐战争时已相当可观,“亲爱精诚”的校训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黄埔军人的精神支柱、灵魂和动力。

17、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后期苦心经营的一所新型革命军事学校,他倾注了极大精力,常到黄埔岛视察,在军校“海关楼”小住,听取汇报,寄托了莫大希望。孙中山经常教育军校师生,发扬“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同学同道,生死共赴”。什么叫“同道”呢?他解释说,就是“为振兴中华,团结友爱,悲喜同心”,这正是军校校训“亲爱精诚”的真谛。

18、黄埔军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这个校训是由校长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训的要旨是:学生来到军校以后要相亲相爱,和衷共济,如同手足一样,精益求精,诚心诚意,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互助的精神。

19、年1月7日,《黄埔日刊》载李济深《本校新年各界联欢大会开会词》:“校长的训言:‘统一意志’、‘团结精神’,……实行本校‘亲爱精诚’的校训。我们今后不要一时一刻忘记了本校校训和校长训言。”同年出版的《方(鼎英)教育长言论集》载:“本‘亲爱精诚’之校训,及校长‘统一意志,团结精神’之格言,养成其牺牲奋斗之精神。”同年的《孙文主义学会复青年军人联合会函》中有“具征本亲爱精诚之旨趣,体校长流涕而道之苦衷”之语。这些文献资料都说明校训“亲爱精诚”出自于孙中山,而非蒋介石。然而,至今并未见有孙中山题写的“亲爱精诚”手迹,所见到的蒋介石在各个时期题写的“亲爱精诚”墨迹不下30余幅,这也大概是有文章误认为“亲爱精诚”校训出自蒋介石的缘由。

20、蒋介石要求凡是革命同志、同学都要相亲相爱,诚心诚意,精益求精,团结一致。黄埔学生要把革命与学校作为自己的第二家庭,学生要视师长如父兄,不忘他们的教练苦心。并认为,人生关系最密切者是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与爱我者同志。“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第一总要同心协力,规过劝善,使得大家的精神一贯,来振作我们这个自己的学校才好。如果现在在学校里面官长、学生一齐热心,互相团结,将来出去无论在军队里面,或在社会里面,也能够联络一致。如此办下去,本必有莫大的希望。”(《仁民爱物为军人之要道》,《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第430页)他要求大家把全校师生看成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相劝勉,共同进步。

21、黄埔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是牺牲。而“牺牲”并不止是生命的牺牲,还有常人有而军人不能有的个人“自由”和“平等”,“精诚”尤显在于平时凡事。1924年11月13日下午,孙中山北上北京商讨国事路过黄埔岛,向军校学生作最后训导,他说:“我们黄埔的武学生都是从各省不远数百里或者是数千里而来到这个革命学校来求学,对于革命都是有很大的希望很大抱负的。广大的文学生今日也是不远数千里到黄埔来听革命的演说,研究革命的方法,对于革命的前途也当然是很希望成功的。大家要希望革命成功,便是要牺牲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平等’,把各人的‘自由’、‘平等’都贡献到革命内来”。

22、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苦耐劳的律己意识。

23、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及中华民国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24、从字面上看,“亲爱”,可理解为要求军校全体师生官佐团结协作、相亲相爱、和谐共处。“博爱”与“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博大精神。对黄埔生来说,就是对国家和人民要有深厚感情,爱国爱民,乐于牺牲,也可理解为对军校、对主义的热爱。“精诚”,可理解为精益求精、诚心诚意。“精”,指精细、精明,更指精神、精气,治学讲气,治校讲气,做人也当讲气,包含着对学业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刻苦学习,脚踏实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指道德、修养,要以诚待人,明礼诚信。

25、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26、瑞穗:寓兵于农之意。

27、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28、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全民富强的整体观念;

29、广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其中“博学笃行”一语源自合并组建前的原广州大学校训,原广大校训又继承自民国时期创办的私立广州大学校训。

30、(1)以“亲爱精诚”为校训

黄埔军校名言

31、1927年初,时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代教育长方鼎英,在《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概述》的“结论”部分这样写道:“本校自成立以来,战胜种种恶劣的环境,以五百人扩充到数万人,……凡中国之二十二行省,几无不有本校学生之足迹。在此最短期间而能得此伟大之效果,已大博国人及世界上之惊叹!盖集中于‘亲爱精诚’校训之下,相亲相爱,精益求精,诚心诚意,以谋团结。先之以大无畏之精神,持之以百折不挠之志气。为民众谋解放,而一己之功名富贵,皆可牺牲;为本谋团结,而一己之自由幸福,都可放弃。故能不怕死,不畏难,以一敌百,一百敌万,决不辜负革命军人之精神。”方鼎英在这里所说的以团结、牺牲为主旨的“革命军人之精神”,即是黄埔精神。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就在于国共两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

32、亲爱精诚:该校校训

33、年8月,蒋介石在对学生演讲时,对孙中山提出的“亲爱精诚”校训要旨做了一番解释。他认为学生来到军校以后就要相亲相爱,和衷共济,如同手足一样,感情要融洽。有了融洽的感情,做事情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互助的精神。1925年元旦,蒋介石对黄埔军校学生训话中阐述校训说:“亲爱”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亲相爱”,“精”是“精益求精”,“诚”是“诚心诚意”。他多遍用毛笔书写此校训,字写得很好,感悟也很深,有幅题字他故意缺了“精”中“米”字右下一点,并把这一点加写在“爱”字的“友”肩上,并解释说是做人应少一点精明,多一点爱心。看来他十分看重校训中的“团结友爱”本意。

3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这天,校孙中山亲笔手书《黄埔军官学校训词》:“三民主义,吾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由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4人撰文。1929年1月10日定为国民歌,1930年3月24日暂定为中华民国国歌,1937年6月21日由国民正式公布为国歌。孙中山的这个训词墨迹广为流传,1930年落成的黄埔岛孙铜像碑座上有此训词。但是,这个训词并非校训。

35、黄埔军校对于学员的政治教育极其看重,这所学校是中国教育史上首个引进“思想教育”课程的学校,为提高学员政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孙中山先生专门题写校训“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勿入此门!”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打仗的问题,每个学员都是为自己而战。

36、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军校,其教育及培养了大批革命领袖和军事将领。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黄埔军校名言:

37、(3)“亲爱精诚”是以团结、牺牲为主旨的黄埔精神关键要点

38、年3月3日,原国立广东大学专修学院教授陈炳权先生创办私立广州大学,在拟定校训时即借鉴了中山大学校训,并将其简化为“博学笃行”。1951年,私立广州大学退出历史舞台。1983年4月,广州大学复办,继承了私立广州大学“博学笃行”。1993年,广州市教委发文,同意广州大学与私立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关系的衔接。

39、私立广州大学校长陈炳权对校训是这样解释的:“校训---博学笃行的意义:世界愈文明,科学愈发达,愈发达则分科愈多,而各科之间,均有密切之关系。是以科学之大凡,不通各科,不能专精一科,纵能专精一科,不能触类旁通,以适应社会之需求,极其量不过成一‘书痞’、‘腐儒’耳。故为学必先之以博,贯通各科,然后由博反约,专精一科,方能致用,否则与不学等耳,此学之所以贵乎博也。笃行则要求有三:诚实不伪的态度;纯一不杂的主旨;沉毅坚忍的精神。”(陈万鹏、庾建设主编:《广州大学校史》,2006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第12-13页)其实,私立广州大学的校训是从原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校训演变而来。

40、爱国、进步、民主。这是黄埔军校的三民主义教育原则,教导学员爱国、追求进步和民主,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41、定为校训的“亲爱精诚”,有文章讲是在黄埔军校成立时由蒋介石拟定及选写,并由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核定宣布的。查阅文献资料可见,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经后来整理有7400余字的讲话。这个讲话最早收录在1926年2月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先生演说集》中,题目为《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195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选集》收录此讲演,题目改为《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其中均未见“亲爱精诚”的表述。但有历史为证,在孙中山站立着发表这篇演说的台正中央,高悬着“亲爱精诚”4个大字,字体并非蒋介石手书,却也说明这无疑是最早展示的由孙中山钦定的黄埔军校校训。

42、忠诚、纪律、勇气。这是黄埔军校的校训,强调忠诚于祖国人民,遵守纪律,具备勇气和担当。

43、黄埔军校校训是亲爱精诚,“亲”是关系亲热,感情真实不虚假;“爱”是接近信服倾慕,对人对事有感情;“精”是完美纯洁无私念,精益求精不复杂;“诚”是恳切真挚,开诚布公不虚伪。把“亲爱”两个字连起来,作为一个词语讲,亲是爱的副词,表示爱的深厚真实,彼此关系密切。同时,亲和爱是互相关联的,能亲才就爱,不亲就不是真爱;把“精诚”两个字连起来,也是个词语,精是诚的副词,表示诚的深度,真挚实在,信守无伪。同时,精和诚也是互相关联的,诚则精,不精是不会真诚的。再进一步把“亲爱精诚”4个字组成校训,意义深刻重大。

44、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后一句“与时俱进”,出自知名教育家、原广州师范学院院长陈一百先生。1983年,陈先生为广州师院1983届毕业生题词:“创新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勤厥职,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永不渝,许身孺子,赤胆丹心。”

45、黄埔军校的校训是“亲爱精诚”,它谱入校歌飘扬在校园上空,写成大标语贴在校门口墙壁上,烫金描红印在毕业证书上。这校训在当时的军校随处可见可闻,从讲台上到各队值星官的早晚点名呼叫中,都深刻持久地印入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里,由此形成的革命气氛影响着他们的终生,随时感受到校训的存在。许多黄埔老人多年后回忆军校生活,仍然是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46、身先士卒。这是汪精卫在黄埔军校的梅洲讲演中提出的口号,号召将领们身先士卒,率先冲锋陷阵。

47、“与时俱进”的思想可以追述到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赞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与时俱进”概念蕴含了事物随时代变化而相应进步的深刻哲理。1998年广州师范学院成立40周年校庆时,将“与时俱进”正式列为校训词。2000年7月新广州大学组建成立后,校委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决定分别吸取原广州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的校训表述精华,将校训定为“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彰显对自身优良办学传统和珍贵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弘扬。

上一篇上一篇:上海土皇帝之杜月笙语录【精选3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